专项建设

专项建设

专项建设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建设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之路何在?

发布日期:2009-06-09   浏览量:

作者:蒲心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6-8 21:24:18
 
 所谓中国科教强国之路,即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制度创新之路,就是从根本上改革创新高教体制和制度,实行高校自主办学,并与企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使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使高校成为科技创业型大学,实现科教强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欧洲17世纪“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以考试书本成绩定优劣的传统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离美、日、欧高等教育相距近300年,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教体制制度太陈旧。
 
 新中国建国6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两项体制制度从未得到有效的改革创新,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灵魂”相背离。其一是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制度属于高度垄断计划体制,60年来未进行改革创新,上千所大学的专业设置都要由教育部统一目录决定,甚至连课程教材都使用教育部统一制定的。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制度,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不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变换的需求的关键体制。一些大学和教授早已看到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想尽快设置新专业、培养新人才,但大学开设新专业还要写申请并报告到教育部。等教育部批下来已是几年后的事了。
 
 现在教育部推行学校就业难的专业停止招生,50%以上大学生不能就业,是否50%的大学都停止招生呢?企业需要的人,大学没有;企业不需要的人,大学又培养一大批,如何才能避免“毕业就失业”呢?
 
 而美国大学普遍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生产、科研部门的信息时时都相通,故每年有上千个专业被淘汰,又新增上千个专业,所以美国大学永远能跟上企业的创新需求,创新人才很多。中国高教现行的高度垄断体制只能望洋兴叹了。须知计划的高教体制决不能适应市场科技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高教计划管理体制,为什么不能放权给大学独立决策呢?同时也只有放权让大学自主决策专业、课程、教材,才能使大学办出特色,办出一流水平来。否则,只能是全国大学千校一面、万人同面。
 
 根本的战略应当是,高等教育实行投资办学多元化。现在全国大学已欠债2500亿元,说明国家已经缺乏实力开办如此规模的高等教育;最佳办法是国家只办了几十所重点大学,扎实办好城乡普通教育,非普及的大专学校应更多地进行投资与办学的多元化,形成国家和民办股份制多种产权形式的大学体系,既适应我国经济市场体制又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省下更多的资金全力投入到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让城乡普及教育更加公平,甚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证全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中国教育的效率、效益必将得到极大提高。
 
 第二个管理制度是大学内部的“行政化制”。如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最近所言:“教育行政化”太严重,使教师无心做学问,使教授、学生处于被动边缘的地位。教育部的一套专业设置,课程、教材结构,都是通过学校行政官员来执行的;甚至教学、科研、后勤全部资源,全都由大学层层行政官员所掌握。教授、学生只是按照规定好的时间去上课、听课而已。这就决定教授、学生不能成为主人。特别是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大学4年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大学是人生的最佳时代,是一个人最富创新精神、最富创造才能的时期,可是这样被动压制几年,不仅创造力被压抑了,甚至学习的兴趣、热情也完了。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言:“现在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虽然今日中国经济已经迈入世界大国的地位,但离世界强国的目标还很远。为什么一个地小地贫的日本,其科技发展却走在我们前面呢?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开发,上世纪60年代,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就指出:在学习美国期间要模仿,但赶超时期主要靠创新。日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企业员工培训,都把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已进入培养“创新和创造力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的新时代,大、中学学生及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都大大超过我们,故其创造的科技经济总量必然超过我们。
 
 再看看美国,更不可比,美国3亿多人口创造的GDP是我们13亿人口创造的GDP的4倍,且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就有几位到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可见我国人民还有巨大的创新和创造的潜力被抑制着。
 
 首先就是高等学校几千万大学生创新创造潜力被抑制着,如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最近所称:现在大学生是“被格式化的一代”,“没有时间玩,没有时间梦想,他们被一纸试卷扼杀了创意”。这可以说是对我国高校及大学生的最好写照。我国大学再不改革“教育的行政化”使“教师被动”“学生被动”的管理制度,不仅大学生甚至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都将受到制约。
 
 应当特别强调的是,现代大学生是全额缴学费,购买学校的教育服务,因此,大学生是学校教育市场的主体,学校行政领导和教职工都是为大学生服务的,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怎么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地学,什么时候学,以及转专业转学校都应当有充分的学习自由选择权,直到学满学分毕业为止。学得好、学得快的可两三年毕业,学得慢的可四五年毕业。总之,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应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此外,高校应普遍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让大学生主动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开展学习与创新创造结合,高校各个部门应充分为他们服务好。只有如此,大学生才能从被动、被抑制转向主动,成为具有主动性、创新性、创造力的创新型创造性人才,为国家科技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实现科教强国。
 
 决定中国能否最快实现科教强国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一切研究、生产、分配、流通、营销、消费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的教、科、文、卫之最基层团体、机构、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大中小学校,表演艺术团体,作家、音乐家、画家、戏剧家之团体,报刊、出版团体,广播、电视媒体、医疗卫生团体等,是他们的创新力、创造力、创业力,决定我们国家民族在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立于世界之林的地位;第二是他们的管理体制制度决定他们的创新力、创造力、创业力发挥的水平与程度。
 
 由于高教体制制度改革,可能会减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权利,但换来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科教强国。
 
(作者系原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科学时报》 (2009-6-9 B4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