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对此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近日,中国石油大学与新疆克拉玛依在京签署协议,探讨共建工程师学院,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克拉玛依市政府今年提出,要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连接中亚的区位优势,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石油储备、工程教育等基地,打造世界级油城。按照克拉玛依市建设世界石油城的发展规划,克拉玛依将在未来3~5年时间建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工程教育基地。
据悉,工程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以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师培训学院为主,覆盖职业教育、技术工人培训、专科教育等类型的本科以下学历教育和培训;另一部分就是中国石油大学主导的、双方共建的工程师学院,主要是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第二学位教育、专业硕士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开展面向与区域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
据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介绍,此前中国石油大学已经与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准噶尔研究室、联合培养博士后等,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这一次的合作是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新的模式。工程师学院的建立必将为克拉玛依乃至新疆的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对克拉玛依和新疆来说,工程师学院的建立一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二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工程师学院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以及来自石油大学的教师都将承担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科研课题,主要油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他们将成为当地科研队伍的重要补充;三可以为当地政府开办学历教育提供支持,推动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张来斌说。
“工程师学院的建立将在国家西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张来斌认为,“工程师学院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向这些地区辐射,如开展留学生教育、进行油气领域的合作等,为国家的能源战略以及新疆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克拉玛依市市长、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介绍,当前国家提出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国西部的一个屏障。他指出,“克拉玛依市是最具战略实施条件的”。
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此次合作建成的工程师学院以高层次工程教育为特色,坚持立足新疆、面向西部、辐射中西亚的区域定位。目标是联合打造面向国内外企业和市场的高端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工程师学院将探索一种新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工程师学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学院管理等重要事宜。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负责选派。
工程师学院的教师队伍由市政府及当地企业和中国石油大学共同选派,除了石油大学的教师,工程师学院将在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等企业中聘请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承担讲授实践课程、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工作。
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师学院将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等工作,逐步建立起稳定的适合卓越工程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及其他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工程师学院也将积极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水平,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多重任务探索共赢模式
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和专业硕士教育是工程师学院最主要的任务。首先,中国石油大学将根据市政府及当地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卓越工程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生,进入工程师学院学习和开展论文工作。
其次,工程师学院将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在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下,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特别是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相互衔接的一体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请立项建设“国家工程教育中心”,积极承担面向企业生产的科研课题。要探索面向企业生产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多方共赢的新模式。
再次,为建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师学院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弘扬石油文化、石油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进而为克拉玛依开办大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另外,要求工程师学院积极探索第二学位、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新模式。克拉玛依以工程实践教育等为主,北京以专业知识传授等为主,采取克拉玛依和北京两地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此外,工程师学院要借助地理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中西亚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不断拓展办学领域。
《科学时报》 (2010-9-28 B2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