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户县新校区规划、本科教育教学整改等重点工作,在各院(系)及处(室)的积极支持下,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 理清思路,抢抓机遇,新校区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全部完成了新校区规划用地的指标审批工作
2007年是新校区征地工作的机遇之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亲自指挥下,在国家对土地管治越来越严,土地指标审批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校新校区的征地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已经正式批准了我校的新校区规划用地。我校新校区位于户县草堂寺以东,环山路以北,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以西,规划定点面积2713亩,属于秦岭北麓国家风景规划保护区之内,环境优美,人文繁盛。
2、新校区总体规划定稿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目前,规划研究小组在前一时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关于新校区“园林化、现代化、集约化、人性化”的规划要求,借鉴汲取“书院制”等古今中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新校区规划思想,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规划调整、研讨、修改、定稿工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的绿色校园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克服困难,完成日元贷款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及验收工作
1、克服困难,化解风险,完成了价值2000余万元(298万美元)的地震模拟震动台技术和商务合同的签订工作
由于代理商变更、设备价格增长等客观原因,我校日元贷款项目地震模拟震动台的商务合同迟迟落实不了。同时,震动台属于非标产品,设备的生产制造周期长达12个月,但是日本协力银行帐号也将于2009年元月前封账关闭。因此,如果2007年12月份前完成不了合同签订,则震动台项目就有可能无法实施了,时间十分急迫。几个月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处与土木学院一起,调整思路,严密计划,抽出专门力量,一方面积极联络省教育厅贷款办,新增了11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同时,主动出击,协调促成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陕西海孚代理公司及美国MTS公司签订商务及设备合同。经过紧张的工作和艰苦的努力,终于于12月10日签订了相关协议,落实了设备生产周期和进度,保证了土木学院振动台项目的正常执行,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2、完成了第二批日元贷款项目设备的到货验收及审计工作
配合建筑学院等相关院系,完成了30余台(套)第二批日元贷款项目仪器设备的到货验收等工作。与学校财务处等有关部门一起,配合陕西省审计厅,完成了2006年度日元贷款审计工作。
三、 更新观念,加强管理,高教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1、耕耘积累终结硕果,我校高教所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文件通知精神,我校高教研究所参加了2007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申报工作。含在陕的教育部院校在内,给陕西省共分配了6个名额。经陕西省高教学会的评审和推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评审和批准,我校高教研究所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这是高等教育研究所自1982年成立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荣誉,他必将会对高教所的规范化、信息化、学术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全面启动了学校2007年教育科研立项工作
当前高等教育竞争十分激烈,办学环境日益复杂。为加强学校层面的对策研究,更好地发挥高教研究工作在学校思想引导、决策咨询以及营造、弘扬大学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经校长办公会2007年4月19日研究,启动了我校2007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此举得到了各级组织、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共申报了30余项研究项目。按照学校相关评审办法,2007年6月6日,专家组对所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答辩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并报经学校批准,共获准立项27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20项,总资助经费为11.6万元。相信,随着我校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必将对我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培育以及内部管理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
3、积极推荐争取省部级项目,四项目获准2007年陕西省高教学会立项支持
2007年,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的基础上,我处(所)组织推荐上报的4个课题获准陕西省高教学会的立项支持。分别是:1、“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研究 ”; 2、“陕西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研究”;3、“高等学校经营理念与策略研究”;4、“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加强对外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校形象
2007年,我处(所)9人次参加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高教学会主办的各种工作及学术交流会议,增进了学术交流,扩大了我校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工作。2007年9月,校长徐德龙院士亲自主持了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西安论坛的开幕式。2007年10月,受周远清部长之邀,徐校长专程赴沈阳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并作了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的主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和关注,报告的主要观点《光明日报》作了专门报道。同时,为营造我校高教研究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邀请了处(所)兼职教授、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总编陈浩为全校教职工做了一场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学术报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5、服务领导决策,做好《高教发展信息》的采编工作
本着“内容新、信息准,时效强、有针对”的工作宗旨,深入调查研究和采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动态,认真编辑《高教发展信息》。今年编写了高教信息4期。在采编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思路,注重实效,针对学校的热点、创新点等工作,设计专题项目,其中 “校园开放日”、“大学内部管理”等相关内容,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为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四、 努力加强处(所)内部建设,进一步塑造部门的良好形象
1、加强党支部学习活动,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
我处(所)共有8名党员,其中7名为处级干部,根据学校安排,要求党员领导同志要带头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修养,努力做好理论武装工作。为此,我支部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先后学习了校党委宣传部印发的各类学习材料及十七大报告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业务知识等内容。既让大家学习了各类文献资料和理论知识,又深入结合党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举行了“和谐春风,绿满心窝”主题党日活动。
2、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升了整体的学术水平
只有加强队伍建设,依靠人才才能出成果出成绩。2007年,学校高度重视高教研究所的队伍建设,聘任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陈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王革为高教研究所兼职教授,加强了高教所的队伍建设,充实了研究力量,提高了高教研究所的研究水平。
3、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了工作的辐射力
2007年5月,为更好地发挥在学校发展宏观规划、项目论证、教科项目申报以及介绍国内外教改动态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并开通了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网站,初步创建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
2007年,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考勤、电话、资产、印章、网络信息发布等各项内部管理办法,努力做到各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运转有序,促进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五、存在的不足及2008年的工作思路
2007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广大院(系、部)、处(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处(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学校的要求来看,思想还不够解放,做的还不够,还没有充分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与校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做好参谋,跟踪前沿;统筹兼顾,发展为先;强化职能,开拓局面。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是:
1、继续努力做好新校区征地工作,加快各种手续办理,积极争取减免相关费用,减轻学校财务负担。
2、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化解风险,与有关单位一起,审慎地做好地震模拟振动台的付款与设备到货验收等相关工作。
3、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多方筹措办学经费。
4、加强校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管理工作,严格结题环节,力争各项研究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继续编好《高教发展信息》。
5、适时开展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调研工作。
6、尝试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各项宏观办学指标的监测体系,努力提高规划发展的定量化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参谋作用。
发展规划处
高教研究所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